循乐童年 | 跟垃圾去旅行!

我们热爱旅行,向往花、鸟、诗和远方,可是,每日从我们生活中抛弃出来的各种物质—垃圾,会经历一场怎样的旅行?


与垃圾“亲密接触”了一年多的循乐班级—七小3.6班,踏上了一趟“垃圾”要经历的旅程。


虽然我们制造垃圾非常容易,但垃圾这趟通向终点的旅程却是复杂的。从班级、办公室、家庭扔出来的垃圾在学校、办公楼、小区的垃圾收集点短暂停留后便由环卫三轮车运往中转房再由多种型号的垃圾收集车运往压缩站。


第一站 高新区某压缩站

该站负责高新南区的垃圾,日处理垃圾900吨,一线作业工人3000余人。

小型垃圾车装着我们的垃圾来到这个平台,倒入各窗口下的垃圾罐中,一个大型重锤(左边窗口所示)将垃圾在罐中压实,每一罐装15吨垃圾。


虽然平台上没有垃圾车驶入,但是令人反胃的气味已经非常大,旁边一位工人在清扫散落的垃圾。那么多的人每天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而这个原因是我们扔出来的垃圾中含有60%的厨余垃圾。

孩子们非常珍惜这次与压缩站工作的阿姨交流的机会,提出各种问题。

这些立着的罐就是垃圾罐,每天有50余个垃圾罐被运出站。由于大量的垃圾产生,压缩站24小时工作。


由于我们的垃圾混了大量厨余,非常湿,压缩产生的大量污水必须进行专门的处理。在车辆的转运过程中,为了避免污水滴在城市路面造成污染,车辆往往需要穿“尿不湿”把污水兜着,大家可以自行脑补工作人员处理“尿不湿”时的艰难。



车底的“尿不湿”(非本压缩站车辆,图片来自志愿者)



我们准备离开之际,正好一辆从焚烧厂/填埋场倒完垃圾回来的空罐车回来了,而装着从各个街道、社区清运的垃圾的小型车辆依次驶上平台,开始将车上的垃圾倒入下方的罐内。重锤的压缩工作又开始了。


第二站:垃圾焚烧发电厂


最终被压缩紧实的垃圾驶入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厂,什么时间段进入哪里都是有严格规定的。我们第二站去的是九江垃圾焚烧厂。


这里同样是24小时运行,但只允许垃圾车辆从晚上6点到凌晨4点驶入,日处理垃圾2400吨。



监控室,工作人员向大家讲解了污染物监控情况以及炉渣和飞灰的样本。至此,孩子们明白了,实际上垃圾并没有因为焚烧而减少或远离我们,只不过是变成了炉渣、飞灰和排入空气中的气体。



来到了焚烧炉操作室,大家看到了池子中堆积的存了5天左右的一万多吨垃圾,平时对成都市每日1万六千吨垃圾产量的数据没什么概念,现在有了直观的感受,非常震撼。花花绿绿的垃圾被大抓手转移着位置,因为含水量过大的原因,必经经过至少3天的放置发酵才能投入焚烧炉。


孩子采访了工作人员什么垃圾对焚烧影响最大,我们得到的答案是厨余垃圾,因为含水量大,产生的渗滤液严重,其次是塑料和橡胶,因为烧完后的物质还需要进一步处理,这个处理过程非常复杂。


后记:

虽然孩子们一直都知道垃圾的危害,一直在践行好倡导零废弃,但此次参观还是足够让大家“震惊”,纷纷将见闻了感受记录了下来。希望所有人都重新思考垃圾的问题,焚烧或可回收物的积分兑换都不是万能法宝,思考如何减少才是每个人面对巨量垃圾的一场战役。

小朋友作品